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次疫情对农业发展带来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应对冲击,各地努力化危为机,电商销售、智慧农机、线上服务等新技术新模式大显身手,加快推进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领域短板。
创新互联公司专业为企业提供宁武网站建设、宁武做网站、宁武网站设计、宁武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宁武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十余年宁武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流量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
“2万、5万、10万、100万!”网店粉丝人数一路上涨,让江西寻乌县桂竹帽镇华星村黄洪林格外兴奋:“太棒了,太棒了,积压的果子山总算不愁了!”
手机屏幕上弹幕滚动,“点赞”“下单”不停刷屏,黄洪林和同伴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场直播就接了6000多单,百香果卖了3万斤,脐橙卖了2万多斤,真厉害!”
果业是寻乌农民的致富产业,全县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华星村几乎家家种百香果。今年疫情来袭,采购商卡车不见踪影,村里人犯了难。
“一天天等下去不是办法,咱不能眼看着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黄洪林决定一边联系线下客商,一边在网上找机会。他在拼多多上注册了店铺,自己上网吆喝,“一直播就忘词,闹了不少笑话,播了一个多星期,果子没卖出去多少。”
3月4日晚上,寻乌县县长杨永飞走进黄洪林的网上直播间,为农产品代言:“我们这里的百香果,汁香味浓,适合鲜食,还可以做成果茶、蛋糕、果冻。”杨永飞当场切开果子,介绍起花式吃法,很快,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130万。
“流量就是‘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一根网线,让好果子飞出了大山!”黄洪林感叹,一场县长直播,让他的网店火了起来。现在他和乡亲们每天直播两小时以上,带动华星村的百香果基地又热闹起来,乡亲们忙着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如今,30多万斤滞销百香果基本卖完,80%靠的是线上销售。
专家连线
为了给滞销农产品找出路,这段时间,不少干部、农民纷纷走进直播间,为农产品代言,助力农产品市场快速恢复正常秩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这次疫情也显现出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些短板,信息、物流不畅,农产品上行通道受阻,部分地区农产品一度出现滞销。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打造产销一体的供应链,有助于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
“农产品电商促进产销对接,是保供给、促增收的有效方式。”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为应对疫情影响,农业农村部号召电商平台企业,推出爱心助农活动,开设农产品滞销信息采集通道,向农产品商家提供优惠借款和运费补贴,助力销售滞销农产品。截至4月17日,各大电商平台企业累计销售滞销鲜活农产品79.6万吨,成功撮合线上交易1820万次。
“农产品电商市场前景广阔。”拼多多消费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刘中琪说,拼多多通过上线“抗疫助农”专区、“滞销农货反馈通道”等活动,探索“市县长当主播、农户多卖货”模式,推动田间到餐桌的“超短链”,很好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唐珂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步伐,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供有力的支撑。
“添柴”强基础,畅通农产品出村两个“一公里”
“叮咚、叮咚”的订单声此起彼伏,快递车辆往来穿梭,这不是哪个大城市,而是有“淘宝镇”之称的河南夏邑县何营乡。这里,1000多家网店,每天发出快递有7万多件。
“订单上来了,真是忙不过来啰!”宋营村“网店主”何红星新聘请了3名客服员,专门搞直播销售坚果、红枣,“疫情期间,土特产网上订单更多了,生意更好了。”
何营乡,一个传统农业乡镇怎么变成“淘宝镇”?
第一个开网店的王营村王凤雷感叹:“政策实在,末端的一公里通畅,开网店准错不了!”几年前,在外打工的王凤雷回乡过年,发现乡亲们都用起了智能手机,拿着手机订农资、问农事,快递从县到村一天就能到达。
为了发展农村电商,夏邑县花了力气。借信息进村入户政策东风,县里加快补基础短板,80%的行政村建设了益农信息社,建设县级仓储配送中心、16个乡级物流服务中心、167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政 府搭台,在用地、用水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让返乡人员创业吃下定心丸。
短短两年,王营村一下长出2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成了“淘宝村”。
网店多了,同质化问题来了。为了提档升级,王营村建起电商产业园,建起仓储冷库,22家电商企业、4家物流企业进驻,实行标准化管理。王凤雷有了新烦恼:“生产线要升级,一直招不到人。”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序涛坦言,下一步要加强电商人才体系建设,加强本地人才培训,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另外,还要引入专业的服务商,从营销、供应链、数据分析等方面,为乡村网店提供更专业服务。
专家连线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增速连续高于电商整体增速,但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唐珂认为,当前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初级农产品向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商品转化困难,二是农产品物流效率低、成本偏高。
“提升网络覆盖质量,缩小城乡数字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互联网跟水电路网一样,是乡村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必须加快补齐这个短板,加强农村4G、宽带等建设,让电商服务通达所有乡镇,快递服务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
“补齐物流短板,要畅通农产品出村两个‘一公里’。”叶兴庆说,解决末端的一公里问题,将供应链环节前置到距离产地较近的地方,实现生鲜农产品快速预冷、分拣、包装等作业;解决末端的一公里问题,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让农产品运得出、供得上,才能卖上好价钱。
不是简单把农产品搬上网,而是倒逼产业深层变革
沉寂了一个多月,四川丹巴县八科村醒了!
山路旁的坡地热闹起来,今年计划种200亩黄金荚,200亩高山蔬菜。“咱们种的可都是订单!”村委会主任蒋朝林说,盒马公司合作的基地落地,村里种出了生鲜超市里的“网红”蔬菜。
一张张订单,让丹巴县特色蔬菜“黄金荚”改变了命运——由一季种到两季,重新种满了山谷,豆荚能从6月摘到国庆前。靠着电商供应链,不到24小时,沾着露水的豆荚就会送到城市的超市货架。
其实,黄金荚的“成名”之路并不顺利。黄金荚是一种金黄色的四季豆,是丹巴特有的蔬菜,纤维少,口感脆。刚发展的那几年,常常滞销。蒋朝林清楚地记得,2018年,他拉着1500斤豆荚,满怀希望到了成都,结果3天只卖出75斤。又拉了一车去康定卖,还是卖不动。
“养在深山人未识啊!”县农牧局局长陈淼坦言,靠农户自产自销,黄金荚市场限于丹巴当地,卖不上价。“当时,产业发展陷入两难——继续扶持,资金压力大,可如果放弃,农民种在地里的咋办?”
产业迎来转机。2018年7月,成都盒马公司采销总监熊志然到川西寻访农产品,觉得黄金荚有做网红蔬菜的潜质,“雪山就在眼前,山水土壤纯净,黄金荚好吃,有辨识度。”去年6月,熊志然正式把黄金荚推广到全国门店。
县里与盒马鲜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销定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订单让种植更智慧!”蒋朝林说,村里的黄金荚卖全国,不同地方的人口感不一样。成都人喜欢凉拌,要嫩一点的;北京顾客喜欢爆炒,要稍长大一点的。“村里定制化生产,筐筐蔬菜都能卖上好价。”
“没想到,黄金荚真变成了‘黄金’!”八科村农民肖学凤算过一笔账:每亩能收3000多斤,按收购价每斤4元计算,一亩年收益上万元。
专家连线
“要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唐珂说,从长期看,要在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功夫,实现初级农产品向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商品华丽转变,促进电商平台企业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建立长效稳定的购销关系。
农产品电商,不是简单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倒逼,实现产业链的变革。“标准化是农产品上行基础。”魏后凯认为,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形成生产标准统一、利益分配共享的“共同体”,实现农产品从种到销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完善贯穿生产、流通和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供应链。
“要让电商助农成为长远之策,关键在机制。”魏后凯说,各地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把电商助农融进整体规划中,实现从“产什么卖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转变,助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如何让更多农民“接得住”电商这项新技能?河南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说,县里创新推出电商孵化模式,培养更多本土专业人才。下一步还要以电商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电商产业链增值空间,带动更多农民鼓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