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在 Go 语言中,如果一个接口在一个包里,其他包要实现该接口,需要遵循下列步骤:
目前创新互联建站已为近1000家的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域名、虚拟空间、绵阳服务器托管、企业网站设计、城关网站维护等服务,公司将坚持客户导向、应用为本的策略,正道将秉承"和谐、参与、激情"的文化,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齐心协力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1. 定义接口:
假设接口定义在 `foo` 包中:
go
package foo
type MyInterface interface {
MyMethod() string
}
2. 实现接口:
定义一个新的类型 `Bar`,并为其实现 `foo.MyInterface` 接口:
go
package bar
import "your-package/foo"
type Bar struct {
// ...
}
func (b Bar) MyMethod() string {
// implement method
return "bar"
}
在这里,需要导入 `foo` 包,并定义一个 `Bar` 类型,为其实现 `foo.MyInterface` 接口,这样就完成了在不同包中实现接口的目标。
如果在其他包中使用 `Bar`,需要先导入 `bar` 包,然后声明 `Bar` 实例,并将其转换为 `foo.MyInterface`,然后就可以调用 `MyMethod` 方法了:
go
import "your-package/bar"
func main() {
var myInterface foo.MyInterface = new(bar.Bar)
myInterface.MyMethod()
}
在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 `myInterface` 实例,将其类型声明为 `foo.MyInterface`,并将其初始化为 `new(bar.Bar)`。这允许我们调用 `MyMethod` 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是由 `bar.Bar` 类型实现的。
总结起来,在其他包中使用其它包的接口,需要实现接口的包定义一个新的类型,并完成接口的实现,另一个使用接口的包需要导入实现包的路径,并将接口转换成实现类型。
智能合约调用是实现一个 DApp 的关键,一个完整的 DApp 包括前端、后端、智能合约及区块 链系统,智能合约的调用是连接区块链与前后端的关键。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智能合约调用的基础原理。智能合约运行在以太坊节点的 EVM 中。因此要 想调用合约必须要访问某个节点。
以后端程序为例,后端服务若想连接节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双 方在同一主机,此时后端连接节点可以采用 本地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 程间通信)机制,也可以采用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机制;另 一种情况是双方不在同一台主机,此时只能采用 RPC 机制进行通信。
提到 RPC, 读者应该对 Geth 启动参数有点印象,Geth 启动时可以选择开启 RPC 服务,对应的 默认服务端口是 8545。。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智能合约运行的过程。
智能合约的运行过程是后端服务连接某节点,将 智能合约的调用(交易)发送给节点,节点在验证了交易的合法性后进行全网广播,被矿工打包到 区块中代表此交易得到确认,至此交易才算完成。
就像数据库一样,每个区块链平台都会提供主流 开发语言的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由于 Geth 本身就是用 Go 语言 编写的,因此若想使用 Go 语言连接节点、发交易,直接在工程内导入 go-ethereum(Geth 源码) 包就可以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流程和 API 的事情了。
总结一下,智能合约被调用的两个关键点是节点和 SDK。
由于 IPC 要求后端与节点必须在同一主机,所以很多时候开发者都会采用 RPC 模式。除了 RPC,以太坊也为开发者提供了 json- rpc 接口,本文就不展开讨论了。
接下来介绍如何使用 Go 语言,借助 go-ethereum 源码库来实现智能合约的调用。这是有固定 步骤的,我们先来说一下总体步骤,以下面的合约为例。
步骤 01:编译合约,获取合约 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应用二进制接口)。 单击【ABI】按钮拷贝合约 ABI 信息,将其粘贴到文件 calldemo.abi 中(可使用 Go 语言IDE 创建该文件,文件名可自定义,后缀最好使用 abi)。
最好能将 calldemo.abi 单独保存在一个目录下,输入“ls”命令只能看到 calldemo.abi 文件,参 考效果如下:
步骤 02:获得合约地址。注意要将合约部署到 Geth 节点。因此 Environment 选择为 Web3 Provider。
在【Environment】选项框中选择“Web3 Provider”,然后单击【Deploy】按钮。
部署后,获得合约地址为:0xa09209c28AEf59a4653b905792a9a910E78E7407。
步骤 03:利用 abigen 工具(Geth 工具包内的可执行程序)编译智能合约为 Go 代码。abigen 工具的作用是将 abi 文件转换为 Go 代码,命令如下:
其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1)abi:是指定传入的 abi 文件。 (2)type:是指定输出文件中的基本结构类型。 (3)pkg:指定输出文件 package 名称。 (4)out:指定输出文件名。 执行后,将在代码目录下看到 funcdemo.go 文件,读者可以打开该文件欣赏一下,注意不要修改它。
步骤 04:创建 main.go,填入如下代码。 注意代码中 HexToAddress 函数内要传入该合约部署后的地址,此地址在步骤 01 中获得。
步骤 04:设置 go mod,以便工程自动识别。
前面有所提及,若要使用 Go 语言调用智能合约,需要下载 go-ethereum 工程,可以使用下面 的指令:
该指令会自动将 go-ethereum 下载到“$GOPATH/src/github点抗 /ethereum/go-ethereum”,这样还算 不错。不过,Go 语言自 1.11 版本后,增加了 module 管理工程的模式。只要设置好了 go mod,下载 依赖工程的事情就不必关心了。
接下来设置 module 生效和 GOPROXY,命令如下:
在项目工程内,执行初始化,calldemo 可以自定义名称。
步骤 05:运行代码。执行代码,将看到下面的效果,以及最终输出的 2020。
上述输出信息中,可以看到 Go 语言会自动下载依赖文件,这就是 go mod 的神奇之处。看到 2020,相信读者也知道运行结果是正确的了。
在正常的测试中,当我们需要进行接口测试时,通常使用接口调试工具,如postman进行接口测试
目前我在尝试使用Go语言进行接口测试,使用的库均为Go自带的库。
注:当前采用的接口为时事新闻接口,每天可以请求100次,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使用。
这是它的优点,因为编译器在编译时不去确定你传的到底是什么类型,你传一个string,它能接收,你传一个对象struct,它也能接收,它只有一个要求,实现我要求实现的方法!
既然interface是不限定类型,是通用类型,这是一种开放表现,这种开放怎么实现的呢?方法就是不去检验你的类型,既然不检验那也不去记录你的类型!!!!注意interface不记录你的类型,所以不管你是string,struct,int,我都不管,我都不记录,我只记录你的地址,结果是编译器在编译时也不知道你是什么类型,你有什么字段!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编译器也没办法确定一个interface以前是什么类型!(编译时)这就是因果关系:为了达到通用,interface不做确定工作,结果就是interface也不知道以前的类型。
一个类型转接口的过程,就是放弃自我类型的过程,变成了没有类型。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很显然是:通用,如果把一个函数的传入参数设置为空接口(interface{}),那么任何类型当做参数都能够调用该接口,最好的例子就是:
它就是一个很标准的例子,println传入参数可以是任何类型,都能打印出它的值。
当然你可以说你记得,因为是你把它转换成interface,你理所当然的记得,可编译器不知道啊,interface不包含类型,也就是说你没有让它去记录,所以它不知道。
针对这个问题,go语言给了一个解决方案,断言,当将一个interface转换成它原来类型的时候,在它后面指明它的原来类型,这样编译器就知道该按照什么类型去解析了。(其实说白了,这就是通过人的记忆,编译器不知道是什么类型,你告诉编译器就可以了)
断言其实是先获取interface的动态类型,然后与你指定的类型做判断,如果一致,将它转换成你指定的类型。如果不知道动态类型,可以看这篇文章:
从报错可以看出, 不能直接转换,需要对接口先进行断言
通常情况下,一个变量在确定类型的情况下编译器知道他有哪些功能(注意,这里是针对编译时),比如一个int类型,编译器在编译时知道能对他加减int,不能加减float,如果你这么做我就给你报错。一个struct包含哪些字段,不包含哪些字段,我定义一个user结构体,里面只有name和age两个字段,那么你只能取我这两字段的值,你如果取height,我就给你报错。
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下的,但是对于一个接口呢,编译器会变成瞎子!在编译的时候它不知道你原来是什么类型,所以它也没法确定你包含什么字段,同样是之前那个user结构体,当把它转换成接口以后,编译器就对它的类型一无所知了,你获取name字段,这有接口有没有呢?编译器不知道!你请求height字段,这个泛型有没有呢?编译器仍然不知道。所以你编译时不能修改接口里的数据,既然编译时 不能修改,那就只能在运行时修改了。
这个时候就该反射登场了,它能够在运行时修改接口的数据,通过追根溯源,获取接口底层的实际数据和类型,让你能够对接口的源数据进行操作。
换一种大白话的说法,反射就是刨根问底,获取这个接口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哪怕一个类型转变成接口时放弃了自己的类型,但是它的本质不会变的,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里所说:小样,别以为你脱掉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对,它的底层里仍然存储了它的数据类型,只是藏的比较深,一般手段拿不到,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反射(这个包根问底的工具)来确定你究竟包含哪些字段和值,确定你究竟是蛇还是脱了马甲的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