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马上。。easy
成都创新互联-专业网站定制、快速模板网站建设、高性价比孝义网站开发、企业建站全套包干低至880元,成熟完善的模板库,直接使用。一站式孝义网站制作公司更省心,省钱,快速模板网站建设找我们,业务覆盖孝义地区。费用合理售后完善,10多年实体公司更值得信赖。
#!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list = [u"衣服",u"手表",u"鲜花",u"巧克力"]
def getGift(i = 0):
return list[i]
print(getGift(2))
#out:鲜花
如果是python3以上的话,就不用加 u 了
创建类的方法比较简单,如下:
class Person:
注意,类的名称一般用大写字母开头,这是惯例。当然,如果故意不遵循此惯例,也未尝不可,但是,会给别人阅读乃至于自己以后阅读带来麻烦。既然大家都是靠右走的,你就别非要在路中间睡觉了。
接下来,一般都要编写构造函数,在写这个函数之前,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构造函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lang, website):
self.name = name
self.lang = lang
self.website = website
上面的类中,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名为:__init__()的函数,注意,这个函数是以两个下划线开始,然后是init,最后以两个下划线结束。这是一个函数,就跟我们此前学习过的函数一样的函数。但是,这个函数又有点奇特,它的命名是用“__”开始和结束。
请看官在这里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类就是一种对象类型,和跟前面学习过的数值、字符串、列表等等类型一样。比如这里构建的类名字叫做Person,那么就是我们要试图建立一种对象类型,这种类型被称之为Person,就如同有一种对象类型是list一样。
在构建Person类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种类型进行初始化,也就是要说明这种类型的基本结构,一旦这个类型的对象被调用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运行这个类型的基本结构,也就是类Person的基本结构。就好比我们每个人,在头脑中都有关于“人”这样一个对象类型(对应着类),一旦遇到张三(张三是一个具体人),我们首先运行“人”这个类的基本结构:一个鼻子两只眼,鼻子下面一张嘴。如果张三符合这个基本机构,我们不会感到惊诧(不报错),如果张三不符合这个基本结构(比如三只眼睛),我们就会感到惊诧(报错了)。
由于类是我们自己构造的,那么基本结构也是我们自己手动构造的。在类中,基本结构是写在__init__()这个函数里面。故这个函数称为构造函数,担负着对类进行初始化的任务。
还是回到Person这个类,如果按照上面的代码,写好了,是不是__init__()就运行起来了呢?不是!这时候还没有看到张三呢,必须看到张三才能运行。所谓看到张三,看到张三这样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人,此动作,在python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实例化。当类Person实例化后立刻运行__init__()函数。
函数是组织好,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相关功能的代码段
函数提高了代码的重复利用率和应用的模块性。
除Python自带的函数之外,也可以自己创建函数,叫做自定义函数
语法:
函数代码块以 def 开头
参数为 输入值 ,放于函数名后口号里面,
函数内容以冒号:开始,函数体缩进, return 返回 输出值
函数调用使用关键字参数来确定传入的参数值,此时,如果多个函数则不需要按照指定顺序。
在定义函数时,指定参数默认值。调用时如果不传入参数,则使用默认值
不定长部分如果没有指定参数,传入是一个空元组
加了 两个星号 ** 的参数会以字典的形式导入
/ 用来指明函数形参必须使用指定位置参数,不能使用关键字参数的形式。
3.8版本之后的才能使用
不使用 def 定义函数,没有函数名
lamdba主体时一个表达式,而不是代码块,函数体比def简单很多
定义在函数内部的为局部变量,仅能在函数内部使用
定义在函数外部的为全局变量,可在全局使用
模块是将包含所有定义的函数和变量的文件,一般将同类功能的函数组和在一起称为模块。
模块需要导入后,在调用相应函数进行使用
模块导入的方法:
从模块中导入一个指定的部分
把一个模块的所有内容全都导入
print 'main'当脚本作为执行脚本时__name__的值为__main__当脚本作为模块时__name__为模块文件名。
main函数在程序中大多数是必须存在的。C语言标准中强制要求main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为int,main函数的返回值是传递给操作系统,让操作系统判断程序的执行情况。
一个程序,无论复杂或简单,总体上都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就称为“main 函数”,也就是“主函数”。比如有个“做菜”程序,那么“ 做菜 ”这个过程就是“主函数”。在主函数中,根据情况,你可能还需要调用“买菜,切菜,炒菜”等子函数。
main函数在程序中大多数是必须存在的,但是依然有例外情况,比如windows编程中可以编写一个动态链接库模块,这是其他windows程序可以使用的代码。由于DLL模块不是独立的程序,因此不需要main函数。
从函数的形势看,函数分两类:
无参函数。printstar和print_message就是无参函数。在调用无参函数时,主调函数并不将数据传送给被调用函数,一般用来执行指定的一组操作。
有参函数。在调用函数时,在主调函数和被调用函数之间有数据传递。也就是说,主调函数可以将数据传递给被调用函数使用,被调用函数中的数据也可以带回来供主调函数使用。
函数是组织好的,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或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
函数能提高应用的模块性,和代码的重复利用率。你已经知道Python提供了许多内建函数,比如print()。但你也可以自己创见函数,这被叫做用户自定义函数。
一、定义一个函数
你可以定义一个由自己想要功能的函数,以下是简单的规则:
1.函数代码块以def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标识符名称和圆括号()。
2.任何传入参数和自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圆括号之间可以用于定义参数。
3.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
4.函数内容以冒号起始,并且缩进。
5.Return[expression]结束函数,选择性地返回一个值给调用方。不带表达式的return相当于返回 None。
语法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def functionname( parameters ):
"函数_文档字符串"
function_suite
return [expression]
默认情况下,参数值和参数名称是按函数声明中定义的的顺序匹配起来的。
实例
以下为一个简单的Python函数,它将一个字符串作为传入参数,再打印到标准显示设备上。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def printme( str ):
"打印传入的字符串到标准显示设备上"
print str
return
二、函数调用
定义一个函数只给了函数一个名称,指定了函数里包含的参数,和代码块结构。这个函数的基本结构完成以后,你可以通过另一个函数调用执行,也可以直接从Python提示符执行。
如下实例调用了printme()函数: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usr/bin/python
# Function definition is here
def printme( str ):
"打印任何传入的字符串"
print str;
return;
# Now you can call printme function
printme("我要调用用户自定义函数!");
printme("再次调用同一函数");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我要调用用户自定义函数!
#再次调用同一函数
一般来说,Python程序员可能是这样写main()函数的:
"""Module docstring.
This serves as a long usage message.
"""import sysimport getoptdef main():
# parse command line options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sys.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print msg print "for help use --help"
sys.exit(2) # process options
for o, a in opts: if o in ("-h", "--help"): print __doc__
sys.exit(0) # process arguments
for arg in args:
process(arg) # process() is defined elsewhere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Guido也承认之前自己写的main()函数也是类似的结构,但是这样写的灵活性还不够高,尤其是需要解析复杂的命令行选项时。为此,他向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添加可选的 argv 参数
首先,修改main()函数,使其接受一个可选参数 argv,支持在交互式shell中调用该函数:
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 etc., replacing sys.argv with argv in the getopt() call.1234
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动态地提供 argv 的值,这比下面这样写更加的灵活:
def main(argv=sys.argv):
# etc.12
这是因为在调用函数时,sys.argv 的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可选参数的默认值都是在定义main()函数时,就已经计算好的。
但是现在sys.exit()函数调用会产生问题:当main()函数调用sys.exit()时,交互式解释器就会推出!解决办法是让main()函数的返回值指示退出状态(exit status)。因此,最后面的那行代码就变成了这样:
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12
并且,main()函数中的sys.exit(n)调用全部变成return n。
定义一个Usage()异常
另一个改进之处,就是定义一个Usage()异常,可以在main()函数最后的except子句捕捉该异常:
import sysimport getoptclass Usage(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msg):
self.msg = msg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try: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raise Usage(msg) # more code, unchanged
except Usage, err: print sys.stderr, err.msg print sys.stderr, "for help use --help"
return 2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这样main()函数就只有一个退出点(exit)了,这比之前两个退出点的做法要好。而且,参数解析重构起来也更容易:在辅助函数中引发Usage的问题不大,但是使用return 2却要求仔细处理返回值传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