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go语言初始化循环链表,go语言循环语句

【golang详解】go语言GMP(GPM)原理和调度

Goroutine调度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制,下面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Goroutine调度机制,想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去研读一下源码。

为东乃等地区用户提供了全套网页设计制作服务,及东乃网站建设行业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成都网站设计、网站建设、东乃网站设计,以传统方式定制建设网站,并提供域名空间备案等一条龙服务,秉承以专业、用心的态度为用户提供真诚的服务。我们深信只要达到每一位用户的要求,就会得到认可,从而选择与我们长期合作。这样,我们也可以走得更远!

首先介绍一下GMP什么意思:

G ----------- goroutine: 即Go协程,每个go关键字都会创建一个协程。

M ---------- thread内核级线程,所有的G都要放在M上才能运行。

P ----------- processor处理器,调度G到M上,其维护了一个队列,存储了所有需要它来调度的G。

Goroutine 调度器P和 OS 调度器是通过 M 结合起来的,每个 M 都代表了 1 个内核线程,OS 调度器负责把内核线程分配到 CPU 的核上执行

模型图:

避免频繁的创建、销毁线程,而是对线程的复用。

1)work stealing机制

当本线程无可运行的G时,尝试从其他线程绑定的P偷取G,而不是销毁线程。

2)hand off机制

当本线程M0因为G0进行系统调用阻塞时,线程释放绑定的P,把P转移给其他空闲的线程执行。进而某个空闲的M1获取P,继续执行P队列中剩下的G。而M0由于陷入系统调用而进被阻塞,M1接替M0的工作,只要P不空闲,就可以保证充分利用CPU。M1的来源有可能是M的缓存池,也可能是新建的。当G0系统调用结束后,根据M0是否能获取到P,将会将G0做不同的处理:

如果有空闲的P,则获取一个P,继续执行G0。

如果没有空闲的P,则将G0放入全局队列,等待被其他的P调度。然后M0将进入缓存池睡眠。

如下图

GOMAXPROCS设置P的数量,最多有GOMAXPROCS个线程分布在多个CPU上同时运行

在Go中一个goroutine最多占用CPU 10ms,防止其他goroutine被饿死。

具体可以去看另一篇文章

【Golang详解】go语言调度机制 抢占式调度

当创建一个新的G之后优先加入本地队列,如果本地队列满了,会将本地队列的G移动到全局队列里面,当M执行work stealing从其他P偷不到G时,它可以从全局G队列获取G。

协程经历过程

我们创建一个协程 go func()经历过程如下图:

说明:

这里有两个存储G的队列,一个是局部调度器P的本地队列、一个是全局G队列。新创建的G会先保存在P的本地队列中,如果P的本地队列已经满了就会保存在全局的队列中;处理器本地队列是一个使用数组构成的环形链表,它最多可以存储 256 个待执行任务。

G只能运行在M中,一个M必须持有一个P,M与P是1:1的关系。M会从P的本地队列弹出一个可执行状态的G来执行,如果P的本地队列为空,就会想其他的MP组合偷取一个可执行的G来执行;

一个M调度G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机制;会一直从本地队列或全局队列中获取G

上面说到P的个数默认等于CPU核数,每个M必须持有一个P才可以执行G,一般情况下M的个数会略大于P的个数,这多出来的M将会在G产生系统调用时发挥作用。类似线程池,Go也提供一个M的池子,需要时从池子中获取,用完放回池子,不够用时就再创建一个。

work-stealing调度算法:当M执行完了当前P的本地队列队列里的所有G后,P也不会就这么在那躺尸啥都不干,它会先尝试从全局队列队列寻找G来执行,如果全局队列为空,它会随机挑选另外一个P,从它的队列里中拿走一半的G到自己的队列中执行。

如果一切正常,调度器会以上述的那种方式顺畅地运行,但这个世界没这么美好,总有意外发生,以下分析goroutine在两种例外情况下的行为。

Go runtime会在下面的goroutine被阻塞的情况下运行另外一个goroutine:

用户态阻塞/唤醒

当goroutine因为channel操作或者network I/O而阻塞时(实际上golang已经用netpoller实现了goroutine网络I/O阻塞不会导致M被阻塞,仅阻塞G,这里仅仅是举个栗子),对应的G会被放置到某个wait队列(如channel的waitq),该G的状态由_Gruning变为_Gwaitting,而M会跳过该G尝试获取并执行下一个G,如果此时没有可运行的G供M运行,那么M将解绑P,并进入sleep状态;当阻塞的G被另一端的G2唤醒时(比如channel的可读/写通知),G被标记为,尝试加入G2所在P的runnext(runnext是线程下一个需要执行的 Goroutine。), 然后再是P的本地队列和全局队列。

系统调用阻塞

当M执行某一个G时候如果发生了阻塞操作,M会阻塞,如果当前有一些G在执行,调度器会把这个线程M从P中摘除,然后再创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线程(如果有空闲的线程可用就复用空闲线程)来服务于这个P。当M系统调用结束时候,这个G会尝试获取一个空闲的P执行,并放入到这个P的本地队列。如果获取不到P,那么这个线程M变成休眠状态, 加入到空闲线程中,然后这个G会被放入全局队列中。

队列轮转

可见每个P维护着一个包含G的队列,不考虑G进入系统调用或IO操作的情况下,P周期性的将G调度到M中执行,执行一小段时间,将上下文保存下来,然后将G放到队列尾部,然后从队列中重新取出一个G进行调度。

除了每个P维护的G队列以外,还有一个全局的队列,每个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中是否有G待运行并将其调度到M中执行,全局队列中G的来源,主要有从系统调用中恢复的G。之所以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也是为了防止全局队列中的G被饿死。

除了每个P维护的G队列以外,还有一个全局的队列,每个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中是否有G待运行并将其调度到M中执行,全局队列中G的来源,主要有从系统调用中恢复的G。之所以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也是为了防止全局队列中的G被饿死。

M0

M0是启动程序后的编号为0的主线程,这个M对应的实例会在全局变量rutime.m0中,不需要在heap上分配,M0负责执行初始化操作和启动第一个G,在之后M0就和其他的M一样了

G0

G0是每次启动一个M都会第一个创建的goroutine,G0仅用于负责调度G,G0不指向任何可执行的函数,每个M都会有一个自己的G0,在调度或系统调用时会使用G0的栈空间,全局变量的G0是M0的G0

一个G由于调度被中断,此后如何恢复?

中断的时候将寄存器里的栈信息,保存到自己的G对象里面。当再次轮到自己执行时,将自己保存的栈信息复制到寄存器里面,这样就接着上次之后运行了。

我这里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想要详细了解有关GMP的底层原理可以去看Go调度器 G-P-M 模型的设计者的文档或直接看源码

参考: ()

()

怎么用C语言初始化一个链表啊~

所谓初始化链表就是把链表的数据置空,也就是所有的数据,指针都为null

举个单链表的例子

该算法的结果将单链表head置为空表,只需要将头节点的指针置为null即可。算法实现如下

void

setnull(struct

Lnode

*head)

{

head-next=NULL;

}

双链表和循环链表依次类推·

go语言循环队列的实现

队列的概念在 顺序队列 中,而使用循环队列的目的主要是规避假溢出造成的空间浪费,在使用循环队列处理假溢出时,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

本文提供后两种解决方案。

顺序队和循环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与顺序栈类似,都是使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自队头到队尾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队头(front)和队尾(rear)两个指针,但我们要明白一点,这个指针并不是指针变量,而是用来表示数组当中元素下标的位置。

本文使用切片来完成的循环队列,由于一开始使用三个参数的make关键字创建切片,在输出的结果中不包含nil值(看起来很舒服),而且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使用append()函数时切片内置的cap会发生变化,在消除了种种障碍后得到了一个四不像的循环队列,即设置的指针是顺序队列的指针,但实际上进行的操作是顺序队列的操作。最后是对make()函数和append()函数的一些使用体验和小结,队列的应用放在链队好了。

官方描述(片段)

即切片是一个抽象层,底层是对数组的引用。

当我们使用

构建出来的切片的每个位置的值都被赋为interface类型的初始值nil,但是nil值也是有大小的。

而使用

来进行初始化时,虽然生成的切片中不包含nil值,但是无法通过设置的指针变量来完成入队和出队的操作,只能使用append()函数来进行操作

在go语言中,切片是一片连续的内存空间加上长度与容量的标识,比数组更为常用。使用 append 关键字向切片中追加元素也是常见的切片操作

正是基于此,在使用go语言完成循环队列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make(type, len, cap)关键字方式完成切片初始化,然后使用append()函数来操作该切片,但这一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使用append()函数时,切片的cap可能会发生变化,用不好就会发生扩容或收缩。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一个四不像的结果,入队和出队操作变得与指针变量无关,失去了作为循环队列的意义,用在顺序队列还算合适。

参考博客:

Go语言中的Nil

Golang之nil

Go 语言设计与实现

链表初始化的问题,指针问题。

最近学习链表栈队列时候,发现逻辑上来说这几个问题是很容易就搞明白的,但是具体实现尤其是用C语言实现,这个指针参数的传入,有很大的问题,还牵扯到malloc函数的调用的用法,我来一一总结一下。

关于栈链初始化,我们一般来说用以下方法。

typedef struct SNode *Stack;

typedef struct SNode{

ElementType Data;

Stack Next;

};

Stack InitStack(){

Stack S = (Stack)malloc(sizeof(struct SNode));

S-Next=NULL;

return S;

}

我们先定义了一个SNode的结构体,是节点,然后我们定义了Stack 是一个指针变量指向了SNode,实际上它就是链表的最开始的头指针,然后我们进行初始化,定义头节点指针为S,这时候我们注意,Stack是一个指针型变量,指向的是结构体,因此,malloc分配函数直接进行强制转化 左边括号就是Stack, 转化成了一种指针类型,我们顺便复习一下malloc的用法,malloc函数分配就是动态的分配内存,右边括号是计算出需要用的字节数,也即是我们申请存放变量的类型字节数,前面的括号里的即是要转化成的指针类型,是属于一种强制类型转化。最后我们定义S的下一个节点是空,这样就可以完成初始化了形成一个空栈。

值得一提的是,malloc申请分配完的内存在使用完毕后需要free,将其释放。

再例如以下初始化。

typedef struct Node

{    

StackElement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 LinkStackNode;

typedef LinkStackNode *LinkStack;

void initStack(LinkStack *L)

{    

*L=(LinkStack)malloc(sizeof(Node))

  (*L)-next=NULL;  

}

这种初始化和上面那种初始化实际上是一样的,虽然看起来有较大差异,同样的,我们定义了一个Node节点的结构体,然后LinkStack是一个指向结构体的指针,我们初始化的参数是一个指向指针的指针L,因此在初始化过程中我们用的是*L,这里的*L是指向头节点的指针变量也即使前一种方法里面的Stack。

我们一定要分清楚,前者是不用二重指针的,因为它有了返回值,而后者需要用二重指针,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改变一重指针的下一个节点,也就是改变一重指针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用到指向该一重指针的指针,也就是二重指针,听起来很难理解,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一重指针想象成一个普通变量,我们要在函数里修改该变量并且将其返回主函数,要么是有返回值,要不然就是传入该变量的地址,通过该地址来改变,也即使传入该变量的指针,这么说想必大家就明白了这两种方法的区别。链表初始化的问题也就搞明白了,链表初始化的目的就是我们要新建一个头指针,让其指向为空。


分享题目:go语言初始化循环链表,go语言循环语句
文章源于:http://cqcxhl.com/article/hdcded.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