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python中的噪声函数 python去噪算法

python数据分析使用的数据

1、对数据进行排序df.sort_values()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主要从事成都网站设计、网站制作、网页设计、企业做网站、公司建网站等业务。立足成都服务晋中,10年网站建设经验,价格优惠、服务专业,欢迎来电咨询建站服务:18980820575

#读取数据

titanic_survival=pd.read_csv(r"C:Userspythonwandata_minepython_pandas itanic_train.csv")

#用sort_values()函数对指定列排序,默认升序排序,inplace=True表示在原来的df上排序titanic_survival.sort_values(("Age"),inplace=Tru

2、缺失值判断及统计pandas.isnull()、pandas.isnull

空值统计方法一:df.isnull().sum():

#当不指定具体列时,统计整个df的缺失值个数

titanic_survival['Age'].isnull().sum()

通过len()函数统计缺失值

3、缺失值处理

处理缺失值可以分为两类:删除缺失值和缺失值插补。而缺失值插补又分为以下几种:

均值/中位数/众数插补

使用固定值(将缺失值的属性用一个常量代替)

最近邻插补(在记录中找到与缺失值样本最接近的样本的该属性插补)

回归方法(对带有缺失值的变量,根据已有数据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变量建立拟合模型来预测缺失值)

插值法(利用已知点建立合适的插值函数f(x),未知值由对应点xi求出来近似代替)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删除缺失值,学习一些pandas缺失值删除的操作。

1)df.dropna(),舍弃含有任意缺失值的行

#等价于titanic_survival.dropna(axis=0) axis=0表示删除行,axis=1表示删除列

dropall=titanic_survival.dropna()

删除含任意空值的行

2)df.dropna()函数删除某个列中含有空值的行

现在这个数据中age、cabin、embarked都有缺失值,如果我们直接使用df.dropna()会删除掉这三列中都有空值的所有行,但是我们希望只删除age列中有空值的数据,那该如何处理呢?

直接使用df.dropna(subset=['column_list'])

drop_age_null=titanic_survival.dropna(subset=["Age"])

删除指定列中含有缺失值的行

pandas自定义函数

OpenCV Python 系列教程4 - OpenCV 图像处理(上)

学习目标:

OpenCV 中有 150 多种色彩空间转化的方法,这里只讨论两种:

HSV的色相范围为[0,179],饱和度范围为[0,255],值范围为[0,255]。不同的软件使用不同的规模。如果要比较 OpenCV 值和它们,你需要标准化这些范围。

HSV 和 HLV 解释

运行结果:该段程序的作用是检测蓝色目标,同理可以检测其他颜色的目标

结果中存在一定的噪音,之后的章节将会去掉它

这是物体跟踪中最简单的方法。一旦你学会了等高线的函数,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找到这个物体的质心,用它来跟踪这个物体,仅仅通过在相机前移动你的手来画图表,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

菜鸟教程 在线 HSV- BGR 转换

比如要找出绿色的 HSV 值,可以使用上面的程序,得到的值取一个上下界。如上面的取下界 [H-10, 100, 100],上界 [H+10, 255, 255]

或者使用其他工具如 GIMP

学习目标:

对图像进行阈值处理,算是一种最简单的图像分割方法,基于图像与背景之间的灰度差异,此项分割是基于像素级的分割

threshold(src, thresh, maxval, type[, dst]) - retval, dst

计算图像小区域的阈值。所以我们对同一幅图像的不同区域得到不同的阈值,这给我们在不同光照下的图像提供了更好的结果。

三个特殊的输入参数和一个输出参数

adaptiveThreshold(src, maxValue, adaptiveMethod, thresholdType, blockSize, C[, dst]) - dst

opencv-threshold-python

OpenCV 图片集

本节原文

学习目标:

OpenCV 提供两种变换函数: cv2.warpAffine 和 cv2.warpPerspective

cv2.resize() 完成缩放

文档说明

运行结果

说明 : cv2.INTER_LINEAR 方法比 cv2.INTER_CUBIC 还慢,好像与官方文档说的不一致? 有待验证。

速度比较: INTER_CUBIC INTER_NEAREST INTER_LINEAR INTER_AREA INTER_LANCZOS4

改变图像的位置,创建一个 np.float32 类型的变换矩阵,

warpAffine(src, M, dsize[, dst[, flags[, borderMode[, borderValue]]]]) - dst

运行结果:

旋转角度( )是通过一个变换矩阵变换的:

OpenCV 提供的是可调旋转中心的缩放旋转,这样你可以在任何你喜欢的位置旋转。修正后的变换矩阵为

这里

OpenCV 提供了 cv2.getRotationMatrix2D 控制

cv2.getRotationMatrix2D(center, angle, scale) → retval

运行结果

cv2.getAffineTransform(src, dst) → retval

函数关系:

\begin{bmatrix} x'_i \ y'_i \end{bmatrix}\begin{bmatrix} x'_i \ y'_i \end{bmatrix} =

其中

运行结果:图上的点便于观察,两图中的红点是相互对应的

透视变换需要一个 3x3 变换矩阵。转换之后直线仍然保持笔直,要找到这个变换矩阵,需要输入图像上的 4 个点和输出图像上的对应点。在这 4 个点中,有 3 个不应该共线。通过 cv2.getPerspectiveTransform 计算得到变换矩阵,得到的矩阵 cv2.warpPerspective 变换得到最终结果。

本节原文

平滑处理(smoothing)也称模糊处理(bluring),是一种简单且使用频率很高的图像处理方法。平滑处理的用途:常见是用来 减少图像上的噪点或失真 。在涉及到降低图像分辨率时,平滑处理是很好用的方法。

图像滤波:尽量保留图像细节特征的条件下对目标图像的噪声进行抑制,其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成分叫做图像的平滑化或滤波操作。信号或图像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幅度谱的低频和中频段,在高频段,有用的信息会被噪声淹没。因此一个能降低高频成分幅度的滤波器就能够减弱噪声的影响。

滤波的目的:抽出对象的特征作为图像识别的特征模式;为适应图像处理的要求,消除图像数字化时混入的噪声。

滤波处理的要求:不能损坏图像的轮廓及边缘等重要信息;图像清晰视觉效果好。

平滑滤波是低频增强的空间滤波技术,目的:模糊和消除噪音。

空间域的平滑滤波一般采用简单平均法,即求邻近像元点的平均亮度值。邻域的大小与平滑的效果直接相关,邻域越大平滑效果越好,但是邻域过大,平滑也会使边缘信息的损失的越大,从而使输出图像变得模糊。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邻域。

滤波器:一个包含加权系数的窗口,利用滤波器平滑处理图像时,把这个窗口放在图像上,透过这个窗口来看我们得到的图像。

线性滤波器:用于剔除输入信号中不想要的频率或者从许多频率中选择一个想要的频率。

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全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

boxFilter(src, ddepth, ksize[, dst[, anchor[, normalize[, borderType]]]]) - dst

均值滤波是方框滤波归一化后的特殊情况。归一化就是要把处理的量缩放到一个范围内如 (0,1),以便统一处理和直观量化。非归一化的方框滤波用于计算每个像素邻近内的积分特性,比如密集光流算法中用到的图像倒数的协方差矩阵。

运行结果:

均值滤波是典型的线性滤波算法,主要方法为邻域平均法,即用一片图像区域的各个像素的均值来代替原图像中的各个像素值。一般需要在图像上对目标像素给出一个模板(内核),该模板包括了其周围的临近像素(比如以目标像素为中心的周围8(3x3-1)个像素,构成一个滤波模板,即 去掉目标像素本身 )。再用模板中的全体像素的平均值来代替原来像素值。即对待处理的当前像素点(x,y),选择一个模板,该模板由其近邻的若干像素组成,求模板中所有像素的均值,再把该均值赋予当前像素点(x,y),作为处理后图像在该点上的灰度个g(x,y),即个g(x,y)=1/m ∑f(x,y) ,其中m为该模板中包含当前像素在内的像素总个数。

均值滤波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即它不能很好地保护图像细节,在图像去噪的同时也破坏了图像的细节部分,从而使图像变得模糊,不能很好地去除噪声点。

cv2.blur(src, ksize[, dst[, anchor[, borderType]]]) → dst

结果:

高斯滤波:线性滤波,可以消除高斯噪声,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的减噪过程。高斯滤波就是对整幅图像进行加权平均的过程,每一个像素点的值,都由其本身和邻域内的其他像素值经过 加权平均 后得到。高斯滤波的具体操作是:用一个模板(或称卷积、掩模)扫描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模板确定的邻域内像素的加权平均灰度值去替代模板中心像素点的值。

高斯滤波有用但是效率不高。

高斯模糊技术生成的图像,其视觉效果就像是经过一个半透明屏幕在观察图像,这与镜头焦外成像效果散景以及普通照明阴影中的效果都明显不同。高斯平滑也用于计算机视觉算法中的预先处理阶段,以增强图像在不同比例大小下的图像效果(参见尺度空间表示以及尺度空间实现)。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图像的高斯模糊过程就是图像与正态分布做卷积。由于正态分布又叫作高斯分布,所以这项技术就叫作高斯模糊。

高斯滤波器是一类根据高斯函数的形状来选择权值的线性平滑滤波器。 高斯平滑滤波器对于抑制服从正态分布的噪声非常有效。

一维零均值高斯函数为: 高斯分布参数 决定了高斯函数的宽度。

高斯噪声的产生

GaussianBlur(src, ksize, sigmaX[, dst[, sigmaY[, borderType]]]) - dst

线性滤波容易构造,并且易于从频率响应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许多情况,使用近邻像素的非线性滤波会得到更好的结果。比如在噪声是散粒噪声而不是高斯噪声,即图像偶尔会出现很大值的时候,用高斯滤波器进行图像模糊时,噪声像素不会被消除,而是转化为更为柔和但仍然可见的散粒。

中值滤波(Median filter)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滤波技术,基本思想是用像素点邻域灰度值的中值来代替该像素点的灰度值,该方法在去除脉冲噪声、椒盐噪声『椒盐噪声又称脉冲噪声,它随机改变一些像素值,是由图像传感器,传输信道,解码处理等产生的黑白相间的亮暗点噪声。椒盐噪声往往由图像切割引起。』的同时又能保留图像边缘细节,

中值滤波是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一种能有效抑制噪声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把数字图像或数字序列中一点的值用该点的一个邻域中各点值的中值代替,让周围的像素值接近的真实值,从而消除孤立的噪声点,对于 斑点噪声(speckle noise)和椒盐噪声(salt-and-pepper noise) 来说尤其有用,因为它不依赖于邻域内那些与典型值差别很大的值。中值滤波器在处理连续图像窗函数时与线性滤波器的工作方式类似,但滤波过程却不再是加权运算。

中值滤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克服常见线性滤波器如最小均方滤波、方框滤波器、均值滤波等带来的图像细节模糊,而且对滤除脉冲干扰及图像扫描噪声非常有效,也常用于保护边缘信息, 保存边缘的特性使它在不希望出现边缘模糊的场合也很有用,是非常经典的平滑噪声处理方法。

与均值滤波比较:

说明:中值滤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克服线性滤波器(如均值滤波等)所带来的图像细节模糊,而且对滤除脉冲干扰即图像扫描噪声最为有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并不需要图像的统计特性,也给计算带来不少方便。 但是对一些细节多,特别是线、尖顶等细节多的图像不宜采用中值滤波。

双边滤波(Bilateral filter)是一种非线性的滤波方法,是结合 图像的空间邻近度和像素值相似度 的一种折衷处理,同时考虑空域信息和灰度相似性,达到保边去噪的目的。具有简单、非迭代、局部的特点。

双边滤波器的好处是可以做边缘保存(edge preserving),一般过去用的维纳滤波或者高斯滤波去降噪,都会较明显地模糊边缘,对于高频细节的保护效果并不明显。双边滤波器顾名思义比高斯滤波多了一个高斯方差 sigma-d ,它是基于空间分布的高斯滤波函数,所以在边缘附近,离的较远的像素不会太多影响到边缘上的像素值,这样就保证了边缘附近像素值的保存。 但是由于保存了过多的高频信息,对于彩色图像里的高频噪声,双边滤波器不能够干净的滤掉,只能够对于低频信息进行较好的滤波。

运行结果

学习目标:

形态变换是基于图像形状的一些简单操作。它通常在二进制图像上执行。

膨胀与腐蚀实现的功能

侵蚀的基本思想就像土壤侵蚀一样,它会侵蚀前景物体的边界(总是试图保持前景为白色)。那它是做什么的?内核在图像中滑动(如在2D卷积中)。只有当内核下的所有像素都是 1 时,原始图像中的像素( 1 或 0 )才会被视为 1 ,否则它将被侵蚀(变为零)

erode(src, kernel[, dst[, anchor[, iterations[, borderType[, borderValue]]]]]) - dst

与腐蚀的操作相反。如果内核下的至少一个像素为“1”,则像素元素为“1”。因此它增加了图像中的白色区域或前景对象的大小增加。通常,在去除噪音的情况下,侵蚀之后是扩张。因为,侵蚀会消除白噪声,但它也会缩小我们的物体。所以我们扩大它。由于噪音消失了,它们不会再回来,但我们的物体区域会增加。它也可用于连接对象的破碎部分

如何用python svd降噪

from recsys.algorithm.factorize import SVD

svd = SVD()

svd.load_data(dataset)

svd.compute(k=100, mean_center=True)

ITEMID1 = 1 # Toy Story

svd.similar(ITEMID1)

# Returns:

# [(1, 1.0), # Toy Story

# (3114, 0.87060391051018071), # Toy Story 2

# (2355, 0.67706936677315799), # A bug's life

# (588, 0.5807351496754426), # Aladdin

# (595, 0.46031829709743477), # Beauty and the Beast

# (1907, 0.44589398718134365), # Mulan

# (364, 0.42908159895574161), # The Lion King

# (2081, 0.42566581277820803), # The Little Mermaid

# (3396, 0.42474056361935913), # The Muppet Movie

# (2761, 0.40439361857585354)] # The Iron Giant

ITEMID2 = 2355 # A bug's life

svd.similarity(ITEMID1, ITEMID2)

# 0.67706936677315799

kmeans算法用Python怎么实现

1、从Kmeans说起

Kmeans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聚类算法,使用了迭代的思想,关于其原理这里不说了。下面说一下如何在matlab中使用kmeans算法。

创建7个二维的数据点: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x=[randn(3,2)*.4;randn(4,2)*.5+ones(4,1)*[4 4]];

使用kmeans函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 kmeans(x, 2);

x是数据点,x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2指定要有2个中心点,也就是聚类结果要有2个簇。 class将是一个具有70个元素的列向量,这些元素依次对应70个数据点,元素值代表着其对应的数据点所处的分类号。某次运行后,class的值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2

2

2

1

1

1

1

这说明x的前三个数据点属于簇2,而后四个数据点属于簇1。 kmeans函数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C, sumd, D] = kmeans(x, 2)

class =

2

2

2

1

1

1

1

C =

4.0629 4.0845

-0.1341 0.1201

sumd =

1.2017

0.2939

D =

34.3727 0.0184

29.5644 0.1858

36.3511 0.0898

0.1247 37.4801

0.7537 24.0659

0.1979 36.7666

0.1256 36.2149

class依旧代表着每个数据点的分类;C包含最终的中心点,一行代表一个中心点;sumd代表着每个中心点与所属簇内各个数据点的距离之和;D的

每一行也对应一个数据点,行中的数值依次是该数据点与各个中心点之间的距离,Kmeans默认使用的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参考资料[3])的平方值。

kmeans函数使用的距离,也可以是曼哈顿距离(L1-距离),以及其他类型的距离,可以通过添加参数指定。

kmeans有几个缺点(这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说明):

1、最终簇的类别数目(即中心点或者说种子点的数目)k并不一定能事先知道,所以如何选一个合适的k的值是一个问题。

2、最开始的种子点的选择的好坏会影响到聚类结果。

3、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

4、等等。

2、kmeans++算法的基本思路

kmeans++算法的主要工作体现在种子点的选择上,基本原则是使得各个种子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但是又得排除噪声的影响。 以下为基本思路:

1、从输入的数据点集合(要求有k个聚类)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2、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一个点x,计算它与最近聚类中心(指已选择的聚类中心)的距离D(x)

3、选择一个新的数据点作为新的聚类中心,选择的原则是:D(x)较大的点,被选取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较大

4、重复2和3直到k个聚类中心被选出来

5、利用这k个初始的聚类中心来运行标准的k-means算法

假定数据点集合X有n个数据点,依次用X(1)、X(2)、……、X(n)表示,那么,在第2步中依次计算每个数据点与最近的种子点(聚类中心)的

距离,依次得到D(1)、D(2)、……、D(n)构成的集合D。在D中,为了避免噪声,不能直接选取值最大的元素,应该选择值较大的元素,然后将其对应

的数据点作为种子点。

如何选择值较大的元素呢,下面是一种思路(暂未找到最初的来源,在资料[2]等地方均有提及,笔者换了一种让自己更好理解的说法):

把集合D中的每个元素D(x)想象为一根线L(x),线的长度就是元素的值。将这些线依次按照L(1)、L(2)、……、L(n)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长

线L。L(1)、L(2)、……、L(n)称为L的子线。根据概率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在L上随机选择一个点,那么这个点所在的子线很有可能是比较长的子

线,而这个子线对应的数据点就可以作为种子点。下文中kmeans++的两种实现均是这个原理。

3、python版本的kmeans++

在 中能找到多种编程语言版本的Kmeans++实现。下面的内容是基于python的实现(中文注释是笔者添加的):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rom math import pi, sin, cos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from random import random, choice

from copy import copy

try:

import psyco

psyco.full()

except ImportError:

pass

FLOAT_MAX = 1e100

class Point:

__slots__ = ["x", "y", "group"]

def __init__(self, x=0.0, y=0.0, group=0):

self.x, self.y, self.group = x, y, group

def generate_points(npoints, radius):

points = [Point() for _ in xrange(npoints)]

# note: this is not a uniform 2-d distribution

for p in points:

r = random() * radius

ang = random() * 2 * pi

p.x = r * cos(ang)

p.y = r * sin(ang)

return points

def nearest_cluster_center(point, cluster_centers):

"""Distance and index of the closest cluster center"""

def sqr_distance_2D(a, b):

return (a.x - b.x) ** 2 + (a.y - b.y) ** 2

min_index = point.group

min_dist = FLOAT_MAX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d = sqr_distance_2D(cc, point)

if min_dist d:

min_dist = d

min_index = i

return (min_index, min_dist)

'''

points是数据点,nclusters是给定的簇类数目

cluster_centers包含初始化的nclusters个中心点,开始都是对象-(0,0,0)

'''

def kpp(points, cluster_centers):

cluster_centers[0] = copy(choice(points)) #随机选取第一个中心点

d = [0.0 for _ in xrange(len(points))] #列表,长度为len(points),保存每个点离最近的中心点的距离

for i in xrange(1, len(cluster_centers)): # i=1...len(c_c)-1

sum = 0

for j, p in enumerate(points):

d[j]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i])[1] #第j个数据点p与各个中心点距离的最小值

sum += d[j]

sum *= random()

for j, di in enumerate(d):

sum -= di

if sum 0:

continue

cluster_centers[i] = copy(points[j])

break

for p in points:

p.group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0]

'''

points是数据点,nclusters是给定的簇类数目

'''

def lloyd(points, nclusters):

cluster_centers = [Point() for _ in xrange(nclusters)] #根据指定的中心点个数,初始化中心点,均为(0,0,0)

# call k++ init

kpp(points, cluster_centers) #选择初始种子点

# 下面是kmeans

lenpts10 = len(points) 10

changed = 0

while True:

# group element for centroids are used as counters

for cc in cluster_centers:

cc.x = 0

cc.y = 0

cc.group = 0

for p in points:

cluster_centers[p.group].group += 1 #与该种子点在同一簇的数据点的个数

cluster_centers[p.group].x += p.x

cluster_centers[p.group].y += p.y

for cc in cluster_centers: #生成新的中心点

cc.x /= cc.group

cc.y /= cc.group

# find closest centroid of each PointPtr

changed = 0 #记录所属簇发生变化的数据点的个数

for p in points:

min_i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0]

if min_i != p.group:

changed += 1

p.group = min_i

# stop when 99.9% of points are good

if changed = lenpts10:

break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cc.group = i

return cluster_centers

def print_eps(points, cluster_centers, W=400, H=400):

Color = namedtuple("Color", "r g b");

colors = []

for i in xrange(len(cluster_centers)):

colors.append(Color((3 * (i + 1) % 11) / 11.0,

(7 * i % 11) / 11.0,

(9 * i % 11) / 11.0))

max_x = max_y = -FLOAT_MAX

min_x = min_y = FLOAT_MAX

for p in points:

if max_x p.x: max_x = p.x

if min_x p.x: min_x = p.x

if max_y p.y: max_y = p.y

if min_y p.y: min_y = p.y

scale = min(W / (max_x - min_x),

H / (max_y - min_y))

cx = (max_x + min_x) / 2

cy = (max_y + min_y) / 2

print "%%!PS-Adobe-3.0\n%%%%BoundingBox: -5 -5 %d %d" % (W + 10, H + 10)

print ("/l {rlineto} def /m {rmoveto} def\n" +

"/c { .25 sub exch .25 sub exch .5 0 360 arc fill } def\n" +

"/s { moveto -2 0 m 2 2 l 2 -2 l -2 -2 l closepath " +

" gsave 1 setgray fill grestore gsave 3 setlinewidth" +

" 1 setgray stroke grestore 0 setgray stroke }def")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print ("%g %g %g setrgbcolor" %

(colors[i].r, colors[i].g, colors[i].b))

for p in points:

if p.group != i:

continue

print ("%.3f %.3f c" % ((p.x - cx) * scale + W / 2,

(p.y - cy) * scale + H / 2))

print ("\n0 setgray %g %g s" % ((cc.x - cx) * scale + W / 2,

(cc.y - cy) * scale + H / 2))

print "\n%%%%EOF"

def main():

npoints = 30000

k = 7 # # clusters

points = generate_points(npoints, 10)

cluster_centers = lloyd(points, k)

print_eps(points, cluster_centers)

main()

上述代码实现的算法是针对二维数据的,所以Point对象有三个属性,分别是在x轴上的值、在y轴上的值、以及所属的簇的标识。函数lloyd是

kmeans++算法的整体实现,其先是通过kpp函数选取合适的种子点,然后对数据集实行kmeans算法进行聚类。kpp函数的实现完全符合上述

kmeans++的基本思路的2、3、4步。

Python 怎么用曲线拟合数据

Python中利用guiqwt进行曲线数据拟合。

示例程序:

图形界面如下:

数字图像处理Python实现图像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均值滤波

import CV2

import copy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使用的是pycharm

因为最近看了《银翼杀手2049》,里面Joi实在是太好看了所以原图像就用Joi了

要求是灰度图像,所以第一步先把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像

# 读入原始图像

img = CV2.imread('joi.jpg')

# 灰度化处理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CV2.imwrite('img.png', gray)

第一个任务是利用分段函数增强灰度对比,我自己随便写了个函数大致是这样的

def chng(a):

if a 255/3:

b = a/2

elif a 255/3*2:

b = (a-255/3)*2 + 255/6

else:

b = (a-255/3*2)/2 + 255/6 +255/3*2

return b

rows = img.shape[0]

cols = img.shape[1]

cover = copy.deepcopy(gray)

for i in range(rows):

for j in range(cols):

cover[i][j] = chng(cover[i][j])

CV2.imwrite('cover.png', cover)

下一步是直方图均衡化

# histogram equalization

def hist_equal(img, z_max=255):

H, W = img.shape

# S is the total of pixels

S = H * W * 1.

out = img.copy()

sum_h = 0.

for i in range(1, 255):

ind = np.where(img == i)

sum_h += len(img[ind])

z_prime = z_max / S * sum_h

out[ind] = z_prime

out = out.astype(np.uint8)

return out

covereq = hist_equal(cover)

CV2.imwrite('covereq.png', covereq)

在实现滤波之前先添加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代码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这个椒盐噪声的名字是谁起的感觉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用到了random.gauss()

percentage是噪声占比

def GaussianNoise(src,means,sigma,percetage):

NoiseImg=src

NoiseNum=int(percetage*src.shape[0]*src.shape[1])

for i in range(NoiseNum):

randX=random.randint(0,src.shape[0]-1)

randY=random.randint(0,src.shape[1]-1)

NoiseImg[randX, randY]=NoiseImg[randX,randY]+random.gauss(means,sigma)

if NoiseImg[randX, randY] 0:

NoiseImg[randX, randY]=0

elif NoiseImg[randX, randY]255:

NoiseImg[randX, randY]=255

return NoiseImg

def PepperandSalt(src,percetage):

NoiseImg=src

NoiseNum=int(percetage*src.shape[0]*src.shape[1])

for i in range(NoiseNum):

randX=random.randint(0,src.shape[0]-1)

randY=random.randint(0,src.shape[1]-1)

if random.randint(0,1)=0.5:

NoiseImg[randX,randY]=0

else:

NoiseImg[randX,randY]=255

return NoiseImg

covereqg = GaussianNoise(covereq, 2, 4, 0.8)

CV2.imwrite('covereqg.png', covereqg)

covereqps = PepperandSalt(covereq, 0.05)

CV2.imwrite('covereqps.png', covereqps)

下面开始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了

就以n x n为例,均值滤波就是用这n x n个像素点灰度值的平均值代替中心点,而中值就是中位数代替中心点,边界点周围补0;前两个函数的作用是算出这个点的灰度值,后两个是对整张图片进行

#均值滤波模板

def mean_filter(x, y, step, img):

sum_s = 0

for k in range(x-int(step/2), x+int(step/2)+1):

for m in range(y-int(step/2), y+int(step/2)+1):

if k-int(step/2) 0 or k+int(step/2)+1 img.shape[0]

or m-int(step/2) 0 or m+int(step/2)+1 img.shape[1]:

sum_s += 0

else:

sum_s += img[k][m] / (step*step)

return sum_s

#中值滤波模板

def median_filter(x, y, step, img):

sum_s=[]

for k in range(x-int(step/2), x+int(step/2)+1):

for m in range(y-int(step/2), y+int(step/2)+1):

if k-int(step/2) 0 or k+int(step/2)+1 img.shape[0]

or m-int(step/2) 0 or m+int(step/2)+1 img.shape[1]:

sum_s.append(0)

else:

sum_s.append(img[k][m])

sum_s.sort()

return sum_s[(int(step*step/2)+1)]

def median_filter_go(img, n):

img1 = copy.deepcopy(img)

for i in range(img.shape[0]):

for j in range(img.shape[1]):

img1[i][j] = median_filter(i, j, n, img)

return img1

def mean_filter_go(img, n):

img1 = copy.deepcopy(img)

for i in range(img.shape[0]):

for j in range(img.shape[1]):

img1[i][j] = mean_filter(i, j, n, img)

return img1

完整main代码如下: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读入原始图像

img = CV2.imread('joi.jpg')

# 灰度化处理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CV2.imwrite('img.png', gray)

rows = img.shape[0]

cols = img.shape[1]

cover = copy.deepcopy(gray)

for i in range(rows):

for j in range(cols):

cover[i][j] = chng(cover[i][j])

CV2.imwrite('cover.png', cover)

covereq = hist_equal(cover)

CV2.imwrite('covereq.png', covereq)

covereqg = GaussianNoise(covereq, 2, 4, 0.8)

CV2.imwrite('covereqg.png', covereqg)

covereqps = PepperandSalt(covereq, 0.05)

CV2.imwrite('covereqps.png', covereqps)

meanimg3 = mean_filter_go(covereqps, 3)

CV2.imwrite('medimg3.png', meanimg3)

meanimg5 = mean_filter_go(covereqps, 5)

CV2.imwrite('meanimg5.png', meanimg5)

meanimg7 = mean_filter_go(covereqps, 7)

CV2.imwrite('meanimg7.png', meanimg7)

medimg3 = median_filter_go(covereqg, 3)

CV2.imwrite('medimg3.png', medimg3)

medimg5 = median_filter_go(covereqg, 5)

CV2.imwrite('medimg5.png', medimg5)

medimg7 = median_filter_go(covereqg, 7)

CV2.imwrite('medimg7.png', medimg7)

medimg4 = median_filter_go(covereqps, 7)

CV2.imwrite('medimg4.png', medimg4)


当前题目:python中的噪声函数 python去噪算法
当前地址:http://cqcxhl.com/article/hpsieg.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